校準
測量光幕的精度需結合清潔、標準參考物、按鍵操作和誤差分析等方法,確保光束陣列檢測的可靠性。以下是結構化步驟:
準備工作與環境控制
清潔光幕表面和校準區域,使用無塵布擦拭發射器、接收器及周邊,避免灰塵或油污影響光束穿透。
確保環境溫度穩定(通常20-25℃)且無強光干擾,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如RH≤60%)以減少外部誤差。
初始設置與校準觸發
將光幕固定于平整表面,確認發射器與接收器嚴格平行,避免安裝偏差、。
開機后,長按設備上的“CAL”校準鍵(或類似功能鍵),直至顯示器出現校準提示字符(如“CAL”)進入校準模式、。
若設備支持多角度測量(如20°、60°、85°),按“MEAS”或相關鍵切換模式,確保覆蓋應用需求。
使用標準參考物驗證
選用已知尺寸的標準校準塊(如量塊或線紋尺),放置于光幕檢測區域,遮擋光束陣列、。
輕按測量鍵,系統自動捕捉光束中斷數據,顯示器實時顯示讀數;比較該值與標準參考值,偏差過大時通過加減鍵微調設置至一致、。
誤差計算與調整
重復測量標準物3次以上,取平均值計算誤差(測得值減標準值),若超差(如精度超±1.25mm),調節光幕校準螺絲或軟件參數、。
完成調整后,按確認鍵(如“SET”)保存設置退出校準模式,并立即測試實際物體驗證精度、。
后續維護建議
定期校準(至少每季度一次),高頻率使用場景縮短周期;每次校準后記錄數據,便于追蹤性能變化、。
啟用設備自診斷功能檢測光束異常,并定期清潔光學元件以延長壽命、。
關鍵要點:優先選用廠商指定校準工具,避免手動操作誤差;若透明物體測量,需結合反射板技術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