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的時代浪潮中,安全光幕早已悄然成為工業設備的“隱形守護神”。它不像機械臂那樣靈活舞動,也不像數控系統那樣華麗炫技,卻承擔著至關重要的安全職責——防護人的生命安全,保護設備的穩定運行。
但很多朋友在選購或使用安全光幕時,經常會陷入一個迷思:為什么有的安全光幕價格高,有的卻很便宜?為什么有的光幕適用于沖床,有的卻只能用在自動門上?其實,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光幕的分類與型號”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全面認識一下安全光幕的主要類別與常見型號,真正做到選得準、用得好、保得住安全紅線。
一 安全光幕怎么分 類別先搞清楚
從功能原理來看,安全光幕都屬于光電保護裝置,但在實際應用中,依據不同的防護目的與環境要求,它們可分為以下幾大類別:
1 按安全等級分類:Type 2 和 Type 4
這是一種最核心也最常用的分類方式,依據的是國際標準 IEC 61496 對光電保護裝置的功能安全等級劃分。
-
Type 2 光幕
適用于中等風險場所,如物流線、檢測平臺、自動門等,對安全要求不算極高,一般配合標準繼電器即可工作。價格相對較低,功能相對基礎。
-
Type 4 光幕
這是高等級安全光幕,適用于高風險場景,如沖床、折彎機、注塑機等,要求設備在故障、電磁干擾甚至光幕自身出現問題時依舊具備檢測和保護能力。Type 4 通常需要搭配安全繼電器或安全模塊使用,響應時間快,誤報率極低,是工業重地的“首選款”。
一句話總結:Type 2 看守“設備”,Type 4 護住“人命”。
2 按光軸間距分類:粗細有別,防護不同
光軸間距,簡單來說就是相鄰兩束紅外線之間的距離。這個參數直接決定了光幕可以探測到多小的物體,或者可以用于哪些類型的防護。
-
10mm 間距:可探測手指級別,非常適合高精密防護,如細小模具操作區
-
20mm 到 30mm 間距:可探測手掌或整只手,是工業設備中最常見的防護級別
-
40mm 到 80mm 間距:適合人體防護或物體檢測,如進入限制區、輸送線等
-
100mm 以上間距:多用于物體通過監測,而非人員防護
別小看這幾毫米的差距,它直接決定了光幕是“防人”,還是“防物”。
3 按光幕長度分類:從小設備到整線布防
不同場景,對保護高度的要求也不同。安全光幕通常支持定制長度,從幾十毫米到幾米不等。
-
短光幕(100mm 以下):適合小型裝配線、機器人夾持檢測等
-
中等光幕(300mm 到 900mm):最常見于沖壓機、加工臺等
-
長光幕(1000mm 以上):用于大設備周邊或大型工作區域
部分高端型號甚至支持光幕“拼接”,實現多段組合式布防。
4 按光束數量分類:看的是分辨率
有時候你會看到產品型號里標注著“30光束”“80光束”這些數字,其實說的就是整根光幕里有多少條紅外線。這和光軸間距一起決定了光幕的分辨率與保護密度。
5 按外殼形式分類:不同環境不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