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智能制造與自動化檢測領域,隨著產品結構日益復雜化與檢測精度要求的持續提高,傳統的二維測量手段已難以滿足對物體
三維尺寸(長、寬、高)進行實時、精準識別的需求。為此,基于多組測量光柵的三維尺寸分析系統應運而生,成為實現非接觸、高速、高精度空間測量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
本文將從系統結構原理、技術特點、實現方式與典型應用等角度,系統闡述基于多組測量光柵的三維尺寸分析系統在工業現場中的工程優勢及應用價值。
測量光柵是一種利用光電遮斷原理進行非接觸式測量的傳感器結構,主要由一組發射端陣列與接收端陣列組成。在其構建的測量區域中,形成若干道高密度、平行排列的光束,當物體遮擋部分光束時,系統便可精準判斷其外形尺寸、邊緣位置或輪廓變化。
在二維測量場景中,通常一組測量光柵即可實現對高度或寬度方向的測量。而在三維尺寸檢測中,需通過多組光柵正交布置,以覆蓋被測物體的三個空間軸向(X、Y、Z),實現對其長、寬、高全維度數據的實時捕獲。
二、三維測量系統的結構原理
一個典型的三維尺寸測量系統基于以下三組光柵傳感器:
-
水平方向光柵(X軸):布置于物體前后或左右兩側,用于測量物體的寬度;
-
垂直方向光柵(Y軸):布置于傳送面上方與下方之間,用于測量物體的高度;
-
行進方向光柵(Z軸):結合被測物體在輸送線上移動的速度和觸發時間點,測量物體的長度。
系統通過對三組光柵中被遮擋光束的位置與數量進行數據采集,并結合編碼器或光電觸發模塊等外部信號源,實現對被測物體的空間輪廓建模與尺寸分析。
三、技術優勢與系統特性
1. 非接觸測量,適應高速輸送場景
光柵測量系統基于光遮斷原理,無需與被測物體接觸,適合高頻率、高速度的動態產線作業。即使物體快速通過測量區域,系統仍可實現精準數據捕捉,避免機械磨損與誤差累積。
2. 結構緊湊,部署靈活
由于光柵傳感器本體結構扁平、安裝方式靈活,特別適用于空間受限的產線或封閉式檢測腔體。三維測量系統可在輸送線周邊構建“L型”或“門型”測量框架,無需復雜改造。
3. 高分辨率與重復精度
高性能測量光柵可實現1mm甚至0.5mm以下的分辨率,并具備良好的重復測量一致性。對微小尺寸差異或變形數據具有高度敏感性,有助于后端識別系統進行異常分揀。
4. 數據輸出實時、兼容性強
系統可通過數字IO、RS485、CANopen、EtherCAT等標準工業總線與PLC、工業計算機、邊緣控制器無縫對接,支持嵌入式集成與多源數據融合。
四、典型應用案例分析
1. 物流與快遞行業:動態包裹體積識別
在自動分揀中心,需實時獲取包裹三維尺寸用于倉儲路徑優化與運費計算。通過搭建基于多組光柵的體積識別系統,結合輸送線編碼器,系統可在包裹運動過程中精準獲取長、寬、高數據,精度穩定,測量速率高達5000包裹/小時,取代人工測尺與體積稱,實現無人化高效作業。
2. 建材行業:板材與型材自動規格分選
對陶瓷磚、玻璃、鋁型材等長形制品進行自動分揀時,需判斷其長度、厚度與寬度是否符合出廠標準。通過對三維測量數據與標準尺寸進行比對,系統自動剔除不合格品或進行分類堆放,提升出貨效率與合格率。
3. 汽車與機械制造:工件進料精準識別
在機器人上下料、焊接前工件校正等場景中,測量系統用于判斷來料的三維邊界位置,輔助控制機械臂精確抓取或引導工件裝配,提高柔性制造自動化程度。
五、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工廠智能化、柔性化與數字化的演進,多組測量光柵所構建的三維測量系統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
集成化平臺:與視覺系統、AI檢測算法深度融合,構建多傳感器協同測量平臺;
-
精度再提升:采用更高密度光束結構,向亞毫米級分辨率演進;
-
邊緣計算應用:引入本地化處理芯片,實現測量數據的實時判斷、統計與報警,無需依賴上位服務器;
-
定制化結構拓展:針對異形物體或曲面結構的三維輪廓定制測量,滿足復雜產品識別需求。
多組測量光柵組成的三維尺寸分析系統,憑借其高精度、非接觸、高適應性等特性,已成為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的檢測核心。無論是在高速物流分揀、精密工件篩查,還是自動裝配引導中,均展示出強大的工程實用價值。
隨著技術持續升級與智能制造的深化推進,此類系統將在更多場景中發揮作用,為工業自動化、數字化檢測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其在“毫厘必爭”的工業現場中,將繼續以光為尺、以數據為證,推動測量技術向更高維度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