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化生產線中,安全光幕傳感器是保障操作人員人身安全的重要設備。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關鍵時刻“擋住事故、保住安全”。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很多企業投入不菲購入了安全光幕,卻因為安裝環節出了問題,導致防護失效、誤報頻發,甚至引發安全事故。
本期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安全光幕傳感器最常見的5個安裝誤區,對照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誤區一:發射器和接收器未嚴格對準
安全光幕是一一對應的多束紅外對射系統,每一束光軸都要精準對準,才能實現完整的防護網。很多人在安裝時圖省事,靠“目測”調整,結果導致光軸偏移,部分光束無效,留下了盲區。
建議使用激光對準工具或出廠自帶的對準指示燈輔助安裝,并在每次設備搬動或調試后重新校準。
誤區二:安裝高度不合適,防護目標不明確
不同的設備場景,需要不同的光幕高度和分辨率。
例如:
但很多人一律按“腰部”高度安裝,結果既擋不住手,也防不了軀干,成了“偽防護”。
建議根據防護目標選擇分辨率與安裝高度,做到防什么,擋什么。
誤區三:把光幕裝在活動部件附近
有些人把光幕裝在滑臺、傳送帶或設備門框上,結果設備一運行,光幕也跟著動,導致光軸偏移、信號中斷,甚至出現誤報警。
正確做法是將光幕固定在穩定、不隨設備運動的支架上,確保長期穩定運行。
誤區四:忽略環境因素帶來的干擾
粉塵、油霧、焊渣、強光反射等,都是紅外光幕的大敵。如果安裝在靠近焊接區域、油性加工區或強烈陽光照射的位置,又沒做防護措施,很容易出現“假報警”或“檢測失敗”。
建議選擇具備抗干擾能力強、IP等級高的工業型光幕,并加裝遮光罩、防護蓋等配件,提升環境適應力。
誤區五:安裝完不調試,通電就當“萬事大吉”
很多工程人員安裝完后,看到燈亮了,信號有了,就以為“OK”,卻從不做遮擋測試、功能測試,更沒設定系統響應邏輯,結果設備啟動時,光幕根本沒有起作用。
每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一次完整調試流程:遮擋每個區域測試停機響應、模擬入侵場景、測試復位邏輯,確保萬無一失。